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展会报道

中国贸促会公布《中国会展业年度报告》

     1月15日,在第三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上,中国贸促会正式发布《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06)》。该报告系统回顾和全面分析了2006年度中国展览业在政策监管、对外开放、区域发展、市场特征等方面的发展态势和基本特征。报告认为,会展业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中西部地区成为展馆建设新热点、跨国公司加强与国内强势会展资源合作等是过去一年里中国会展业发展中引人注目的新态势。这是自2004年首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以来,中国贸促会连续第三年公布《中国会展业年度报告》。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王锦珍在发布《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06)》时表示,以2006年中国展览业中发生的标志性重要事件为线索,中国展览业的宏观发展态势呈现七大特点,分别为:

  知识产权保护成为热点,行业规范不断完善。2006年中央及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扶持、促进和规范会展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其中知识产权方面的立法工作成为年内会展业立法的热点。

  场馆建设结构性转移,中西部地区成为新热点。2006年,东部发达地区的会展场馆建设明显降温,不少地区只是在延续以前的“二期工程”,新增项目减少。但中西部地区的场馆建设骤然升温,西安与武汉两城市的新场馆建设引人注目。

  与国内强势会展资源合作成为跨国公司开拓中国业务的新途径。2006年,中国展览业的国际化进程不断深化,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会展巨头不仅延续了以往在中国设立子公司、合资公司以及代表处等传统做法,而且从2006年以来发生的国际合作事件看,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进军中国市场的重点转向了与拥有优势会展资源的国内会展企业的合作。

  区域合作蔚然成风,合作领域不断扩大。2006年,全国各城市之间掀起了新一轮的区域合作高潮。合作领域逐步深入到组展、场馆经营、教育培训等多个领域。

  业界活动数量多、层次高,从国内向周边国家和地区扩散。2006年,展览业内活动异常活跃,呈现出数量多、层次高、从国内向周边国家和地区扩散等明显特点。

  教育培训发展迅猛,专业人才资格认证培训成为新热点。2006年会展教育培训工作稳步发展,业内交流研讨活动不断深入。

  行业组织稳步发展,新组织以从事研究、教育和培训为主。2006年,会展行业组织稳步发展,4家新机构正式形成。既包括国际会展组织的分支机构,也包括全国性行业组织,此外还有地方性行业组织。

  中国贸促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报告将宏观论述和分行业、地域及城市微观点评相结合,对2006年我国展览业和会展业发展作出基本评估或总结,并发布了会展业的一些最新统计数据和对国民经济影响的百分比统计参数。与《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05)》相比,2006年大幅度地提高了市场调查的样本量,(2006年的样本量接近2005年的3倍),同时扩大了研究的地域范围,在区域性市场上,从2005年的京、沪、穗,扩展到2006年的京、沪、穗、榕,从而使调研结果的可信度和代表性有了较大提高。

  除从宏观角度对2006年中国展览业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回顾和评析外,报告还从微观市场运行角度披露了中国展览业发展的一些新特点。

  根据对京、沪、穗三个最具有代表性的展览市场的调查,报告从展会总体数量、展会行业集中度、参展人员素质、参展商和专业观众满意度、参展企业构成、展会观众来源等几个方面总结了2006中国会展市场的运行特征——展览会总体数量有所下降,京、沪、穗三地分布比例基本稳定;展览会的行业集中度较高,各城市的热点展会与该城市的社会经济特征比较吻合;展览会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参展人员在企业的管理层级有所提高;市场渐趋规范,参展商和专业观众满意度均有所提高;民营企业在全部参展企业中占据“半壁江山”;中小企业成为专业观众的重要来源;网络在展览会的组织和营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王锦珍预测,在2007年宏观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前提下,中国展览业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也将进一步加快,机遇与挑战并存。他还透露,2008年1月,第四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将在成都举办,中国贸促会、国际展览业协会、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独立组展商协会将再次合作,努力将CEFCO论坛打造成为世界会展业的品牌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