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要闻

5月份出口为何强劲反弹

  5月份,按美元计价,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长11.1%,出口增长16.9%,进口增长4.1%;贸易顺差扩大82.3%。

  日前,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一揽子政策措施持续发力的情况下,5月份包括外贸数据在内的多项经济数据开始全面回暖,预示着中国经济开始回归正常轨道。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刘向东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5月份外贸出现明显反弹迹象,其中出口表现较为强劲,较上月大幅上升,无论从贸易类型还是贸易品类,出口增速均出现反弹,表明进出口外贸活动处在恢复向好过程中,依然强劲的外需带动我国工业生产逐步恢复,有效支撑外贸进出口好转。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远鹏告诉本报记者,5月份进出口、出口达到两位数增长,一方面得益于疫情防控取得进展,另一方面是去年基数较低的原因。值得关注的利好消息是,我国外贸主体活力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进出口快速增长、比重稳步提升。前5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7.86万亿元,增长11.8%,占我外贸总值的49%,比去年同期提升1.5个百分点。

  5月份进出口增速为何强劲反弹、好于预期?刘向东分析认为,主要受五个因素的推动:一是国内复工复产活动加速。5月份以来,我国推出多项政策着力保障物流通畅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全球物流和供应链逐步恢复,有效支持外贸订单的履行,特别是前期因疫情防控积压的订单转移至5月份来履行。

  二是人民币贬值等促进出口增加。在稳外贸、稳出口各项政策激励下,各项产品的出口数量呈现恢复性增长,特别是人民币贬值增加了箱包等商品的出口,再叠加出口退税制度,使国内商品的出口更具竞争力。

  三是前期订单外迁转移的情况有所好转。4月份受国内疫情防控部分订单不能履行而出现向外转移,随着复工复产加快,这些转移的订单有部分出现回流,这得益于国内成熟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配套,对外需订单能快速组织生产并以更高性价比的方式履行。因此,短期内海外订单依然倚重于中国生产基地的供应。

  四是外需市场出现边际改善。全球及主要经济体的PMI出现明显反弹,这意味着全球经济复苏仍在路上,从而增加了来自中国的中间品和部分产成品的需求。

  五是地缘冲突持续使得原材料价格保持高位,外贸进出口的价格效应依然存在,特别是能源和粮食等价格保持高位,从而推高我国相关进口金额增速。

  在张远鹏看来,5月份只是短期反弹,面对严峻的全球经济形势,今年外贸进出口不容乐观。

  张远鹏认为,外贸进出口走势面临三重压力:一是需求紧缩。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主要国家高通胀。要控制通胀,可能需要更激进的货币紧缩,而这将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经济衰退概率。经济活动急剧趋冷,将大幅减少生产需求及其相关产品的进出口。

  二是收入下降。俄乌冲突导致各种能源价格飙升,粮食、化肥、大宗金属价格的大幅上涨将带动相关商品的大幅上涨,这将降低实际收入,提高生产成本,收紧银根,影响居民消费能力提升。

  三是疫情反复。当前,疫情防控的复杂性、不确定性较大,对进出口产品的生产、供应链、物流都存在着不确定性。  刘向东指出,尽管5月份外贸形势好转,但稳外贸的压力犹在,为此,仍需要下大力气稳定外贸,特别是在组织好生产满足海外订单需求的同时,要积极培育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帮助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稳住既有出口市场份额,进一步畅通物流,并在保供稳价的基础上降低原材料和物流成本,提高供应链的运转效率,同时跟踪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变化,有效稳定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增强抵御外部经济危机风险的能力。

  张远鹏建议,一是确保国内外市场有序畅通疏通;二是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三是鼓励和引导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四是打造线上外贸交易平台,帮助企业获取更多外贸订单;五是发掘绿色、创新产品和刚需产品的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