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头条

张延恺谈纺织行业春季大联展

     过去的一年里,纺织行业与展会经济都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拖累。实体经济是展会的指挥棒,展会则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怎样在这一次春季市场大联展中利用展会提升行业,是一道有些份量的考题。对此,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贸促会纺织分会常务副会长张延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展示行业+拓展资源+促进创新

  --“行业展览经济的贸易平台、拓展产业资源跨国配置的纽带、促进产业创新和进取的窗口。”

  说起此次春季大联展的定位,张延恺将其概括为促进行业发展的“平台、纽带、窗口”。他表示,根据产业发展规律和目前的市场供求情况,这次市场大行动旨在充分发挥三方面的作用,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行业展览经济的贸易平台、拓展产业资源跨国配置的纽带、促进产业创新和进取的窗口。

  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有很大一部分是外向型企业,春季大联展期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将全力整合业内外、国内外资源,并通过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有效互动,帮助企业拓展内需市场,稳定外销市场。

  在国际纺织品市场上,东南亚、南美、北非发展迅速。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张延恺分析说,不应把这些国家和地区只看作竞争对手,同时也应看到,新兴市场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增加会为中国纺织业带来机遇。中国纺织业相对新兴市场具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我们可以向一些服装出口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拓展面料及纱线贸易。这些信息可以启发我们将布展工作做得更加有的放矢,服务也更加细致、深化。

  张延恺认为,春季大联展是企业以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趋势向全行业、全世界展示中国创造、中国纺织服装业活力的窗口,同时也是国内企业向海内外优秀企业学习的机会。他说,以面料为例,其产品的创新不仅是花型、组织、风格的创新,还需要原材料的创新。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企业在新纤维开发方面比大陆企业做得好,大陆企业就可以向这些同行学习。

  倡导差异化发展之路

  --“此次博览会绝非低价竞争的贸易平台,而是倡导企业产品创新、管理创新、营销方式创新,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国外一些同行业展会的规模已有不同程度缩减,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今春三大国际展会的规模与去年基本持平。对此,张延恺的看法是,展会在转型,其规模化发展已告一段落。以面料辅料展为例,作为国际纺织大展,中国国际面料辅料展水平需要综合提升,为参展商提供新的服务。并且,展览面积的增加还是减少只是一个方面,更为关键的是,在困难时期如何与各协会交流、沟通及更加紧密地配合,引导更多专业观众关注、参与春季面料展,同时春季展宣传、服务行动要持续到秋季。

  今春面料辅料博览会规模与去年基本持平,老参展商回头率高,而且大都增大了参展面积。“大企业加快扩张、小企业退出竞争”的格局在今年的展览会表现得非常明显。“这些企业的动向表明,在消费需求减弱,常规产品面临市场压力的背景下,企业对有技术含量和时尚特性的纺织产品的未来市场充满信心。”张延恺说。面对当前严峻形势,纺织企业以多种形式寻找机会空间。为了保市场、保客户、保订单,有些企业甚至不惜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产品。张延恺表示,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一直以来具有引导行业发展的使命,此次博览会绝非低价竞争的贸易平台,而是倡导企业产品创新、管理创新、营销方式创新,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联动战略串起产业链

  --“中国棉纺、化纤等协会理事长会议调整到春季展会期间在北京召开,就是要面对纱线、面料、服装产业直接讨论怎样进行行业及企业结构调整。”

  从三大展会时间地点的选择就可以看出产业链各环节的紧密联系。当面料开发到一定程度时,产品的创新就越来越依赖新纤维的开发,与此同时,服装设计师们要想突破原有的路线和风格,也更加关注面料的研发,有一些品牌服装企业基于类似的考虑,会与面料企业进行联合开发。这一次春季大联展的目标就是最大程度地把产业链上下游的联动效应凸显出来。这一点,参展商和观众可以从展会的时间、地点、服务中感受到。在这幕后的则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各专业协会的共同努力。张延恺介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调动下属的12个分会力量,组织各种技术交流会以及产品推介会,为企业牵线搭桥。中国棉纺、化纤等协会理事长会议调整到春季展会期间在北京召开,就是要面对纱线、面料、服装产业直接讨论怎样进行行业及企业结构调整。”

  展会的主办方和参展企业会有怎样的表现?张延恺对此充满信心:“我们将以优秀的创造力,向世界纺织界同仁展示中国纺织服装业走出危机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