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国内资讯

“走出去”的竞争力新解

来源:中国纺织报 | 发布日期:2009-03-18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一种发展战略,特别是国际经济处于金融危机的条件下,不少经济学家更是提倡我国的企业“走出去”。“欧元之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在考察我国浙江的宁波等地后指出,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海外的企业估值大幅度缩水,像浙商这样有能力的企业现在趁势走出去兼并、购买有价值的企业,时机非常不错。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的企业(包括纺织服装企业)通过直接在境外投资建厂、设立销售渠道、兼并收购企业、收购国际品牌等方式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了一定成效。那么,在当今的国际经济环境下,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认识纺织服装产业“走出去”的可行性和战略意义。
    我国的纺织服装产业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产业竞争能力。在全球的国际分工中,我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和产品占有相当比重,通过一定的努力,有可能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去整合全球的纺织服装产业链。
    中国13亿人口的内需大市场对境外的纺织服装产业是个极大的吸引力,已经进入中国的国际品牌想保持和扩大它的市场,未进入的国际品牌仍想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完全可以用在国内市场的现有渠道和产业链中的其他能力去整合国际企业的相关产业链环节(包括设计和品牌)。
    我国是贸易大国特别是服装出口大国,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一些欧美国家总是无视我国出口产品中,外资和合作企业的产品占相当比例的客观事实,通过各种贸易壁垒阻止我国产品出口。而实施“走出去”战略,我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可以在境外发挥其能力,通过配置境外的产业要素获得产业价值。其实,这种输出核心竞争力,在境外配置资源,获取产业链价值的方式也是跨国公司常用的模式,从而减少直接的产品出口,从一定程度上化解国际贸易摩擦。
    仍在继续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我们发现一些生活必需的刚性产品的产业经济下滑没有像虚拟经济或高新技术产业那么剧烈,一些发达国家虽然在这些产业的设计等环节仍拥有优势,但却在总体上慢慢丧失这些产业的优势,而我国将成为这些产业总体优势的拥有者。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经济全球化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不再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来划分,而是在全球形成新的价值链。这一趋势非常有利于我国纺织服装企业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去整合和配置全球的产业要素,重构全球产业链,确立新的国际地位。
    然而不能回避的是,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的政策环境还存在许多问题。经济学家隆国强指出,我国在“走出去”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的培育和发展上,政策层面还不明确,实践中不是支持而是限制,包括复杂的审批程序和外汇管理制度,我们还不能提供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所需的便利的政策环境。我国已在境外建立了一些产业园和经济合作区,这是有利于企业“走出去”的良好载体,但还不够,毕竟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更多的是善于“引进来”,而“走出去”的路还在探索,政府和企业都需积极努力。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