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国内资讯(08年前)
出口结构调整显效 前7月长三角外贸抗跌性强
长三角两省一市最近陆续出炉的数据显示,1—7月,尽管国内外形势风云突变,但长三角外贸还是显示出了较强的抗跌性。
今年前7个月,上海、江苏、浙江三地共实现进出口总额5420亿美元。与此同时,全国共实现进出口总额14821亿美元。江浙沪三地占全国总规模的36.5%。与去年相比,作为外贸重镇的长三角基本保住原有的三成“江山”。
下半年形势将有好转
1—7月,上海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886.9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3%。其中,外贸出口965.75亿美元,增长25.2%;进口921.22亿美元,增长21.3%。
进一步分析,从出口看,上海市上半年经历了1、2月份先扬后抑、大幅波动的走势后,3月份起,上海市出口企稳走高,连续3个月单月出口增幅均在30%以上,4月份出口绝对额创单月历史新高,达到148.36亿美元。
而7月份,上海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10.7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8%。其中,出口总额160.77亿美元,增长25.8%。
江苏形势亦是如此。3月暖春之后,江苏出口也迅速恢复到快速增长态势,5月份时累计增幅重新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江苏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前7个月,江苏省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2295.2亿美元,同比增长21.9%。其中出口增长24.6%,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而作为民营经济十分活跃的浙江,其外贸进出口一季度情形不容乐观,曾两度出现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现象。
但7月份,浙江外贸出口额达到了154.3亿美元,创下了浙江省单月出口的历史新高,呈现外贸复苏迹象。而浙江海关统计数据显示,前7个月其进出口为1238.1亿美元,同比增速达27.1%,高出全国增速0.7个百分点。
“未来一段时间,包括长三角在内的全国外贸形势压力将有所缓和。”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副会长蔡家祥表示。
他的理由是,在一轮宏观调控之后,从8月1日起,纺织业将率先迎来转机,我国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部分竹制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1%;另外人民币升值在下半年也将趋向缓和;同时,目前国家对中小企业贷款也相对放松,今年将提高5%—10%,无疑对出口中小企业是一大福音。
蔡家祥认为,下半年由于欧美国家圣诞节临近,必将向中国采购大批商品,综合各方因素,下半年趋势对于包括长三角在内的外贸企业无疑会好转。
出口导向转型:上海风向标
尽管上海外贸形势严峻,但在今年上海经济增速不如意之时,这个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对外贸的依存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
上半年,上海GDP增长10.3%,低于全国0.1个百分点,以往对GDP贡献极大的证券行业今年上半年贡献率为零,房地产业的增长贡献率为负数,外贸增长便成了推动上海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
“这是上海近年少有的现象。”上海市统计局一位人士表示。
在出口上,上海历经多年调整的出口导向也呈现出明显优势。
即便由于次债危机、欧美各国对中国形成一张反倾销网络,上海与欧盟、美国两大主要市场的出口增幅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上海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前7个月,上海市对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出口242.2亿美元,同比增长33.7%,对美国出口216.7亿美元,同比增长14.2%。
商务部研究员张世国对本报记者分析,上海以服务业为导向,跨国公司与大公司比较聚集,出口附加值相对高。同时,近两年来,上海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电子液晶板等高新产业发展增速明显,使得上海的产业结构也将有利于抵御未来的外贸压力。
数据显示,前7个月,上海市机电产品出口676.6亿美元,增长3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01.9亿美元,增长32.9%,增幅分别高于全国5.3和10.4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上海在产业结构调整后,加快淘汰“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企业,也在外贸上呈现反应。前7个月的“两高一资”产品出口112.5亿美元,同比增长1.2%,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回落了26.2个百分点。
“江苏与浙江也应当加快产业布局,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浙江虽然在第一阶段的调整中占据优势。但是核心的产业结构必须升级。这是需要一步一步慢慢做起来的。”张世国表示。